兴隆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
兴隆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全区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事业进步成效显著的五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工业强区、文化立区”三大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持续保持又好又快态势。GDP总量五年累计完成510亿元,是“十五”期间五年总量的2.8倍,年均增长30%,自2008年起,持续保持40%的增幅。2010年预计达到178亿元,是2005年的3.7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持续排在全市县区之首,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五年累计完成31亿元,是“十五”期间总量的3.3倍,自2008年起,保持两年翻一番的增幅。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是“十五”期间总量的4.7倍,年均增长52%。
产业集群快速形成,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服务业产业加快集聚,城区经济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向不断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3.5:36.7:59.8调整到2010年的0.8:49.7:49.5。五年累计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87个,竣工投产123个,累计完成投资238亿元,其中2010年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94个,竣工投产40个,完成投资125亿元。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以宝石钻机、天意顶驱、派普钻具为龙头,“大企业—产业链—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基地)”模式成效凸显,集群企业达到106家,总产值达到200亿元。服务业全面提升。以大商城市广场、鹏欣水游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为牵动的中央商务区,以辽河美术馆为核心的东部文化商贸区,以瀚新家具广场、汇美家私城、汽车销售服务市场带为重点的北部专业市场商贸区,和正在规划布局的西部综合物流区,项目建设日新月异,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呈现了向大品牌、高端化、新业态发展的强劲态势。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规模和层次显著提高。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被列入省沿海开发开放重点支持区域和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两届高规格、国际化的中国(盘锦)石油装备制造与稠油技术博览会成果丰硕,累计参展企业800余家,参观人数3万人次,订货合同额199亿元,项目投资额130亿元。香港恒大、大商集团、居然之家、苏宁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我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亿美元,年均增长77%。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石油大街、兴隆大街、公园大街、中华路、泰山路、双兴路、林丰路相继完成了改扩建工程,一批高标准的生活小区建成,“平房区改造”和“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惠及城区百姓,城市环境质量和宜居水平明显提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在全省率先实现“柏油路村村通”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小学按城市标准改造全面完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取得成效,全区城市化率达到94%。
民生质量持续改善,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733元和101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省第一。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就业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标准在全省领先,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全面建立并高标准运行。连续两届在全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排行中位列第四,成为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的主导城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兴隆建设迈上新台阶。财政用于科教、文化等公共服务支出逐年增长。蝉连“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荣誉称号,“双高普九”率先通过省级验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十一五”期间,辽河文化产业园成功举办各类展览活动百余次,累计接待观众达20余万人次,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美术展览最为密集的区域,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深入推进平安兴隆建设,有效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连续五年实现“双下降”目标,信访工作不断加强,城区社会和谐稳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在重大调整中将逐步走向平衡,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转型加快。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为我们引进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提升产业层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重大机遇。“三大国家战略”实施使辽宁迎来了投资和产业承接的高峰期。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放大,有利于我们争取国家和省内更多支持,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审视盘锦、审视兴隆,“十二五”我们已经进入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加速追赶期和全面转型期。全市“一核、一轴、一带、多点”的空间布局和V字形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为建设向海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提供了空间支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大项目启动,创造了纵向加快发展、横向跨越赶超的条件。
从我区面临的形势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艰苦奋斗,全区经济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以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第二产业和以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为引领的第三产业齐驱并进,大开放大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已经列入辽宁省沿海重点支持区域和中石油集团重点装备制造基地,借助两届国际石油装备与稠油技术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区内重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等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气化辽宁”工程为我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石油化工产业园的设立为打造新的产业集群构建了高起点的平台。作为向海发展节点区位的中心城区,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发展服务业的优势明显。在国家“十二五”扩大内需、民富为先的战略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一批大品牌、高端化、新业态的商业企业先发布局,文化产业在东北地区及至全国影响力不断提升。行政区划的调整为高水平规划、高端化发展拓展了空间,兴隆台区建设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基础条件日益巩固。“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两三年超常规的发展态势,为我们跻身全省城区前列积蓄了力量,坚定了信心。
同时兴隆台区的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一轮竞争更趋激烈。油田经济的徘徊、行政中心的搬迁将逐渐削减我们原有的优势,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至为关键。肩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建设滨海新盘锦的支撑型城区,我们还存在服务业规模小、层次低,工业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不高,高素质和实用技能型人才短缺,改善民生的压力增大等诸多困难。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十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生态立区,文化兴区,人才强区,经济富区”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优化升级,全域实现城乡一体化,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彰显经济实力、创新活力、文化魅力的和谐新兴隆。
(四)战略定位
把兴隆台区建设成为支撑滨海新盘锦、辐射周边地区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创新转型先导区、和谐宜居示范区,使之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彰显经济实力、创新活力、文化魅力的现代化综合城区。
新型产业集聚区 充分体现土地、人才、设施、环境等的高位价值,通过高端产业的集聚,形成新型产业的创新、创造、创意活动中心。“十二五”期间,实现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和省内新兴的商贸中心三大产业发展目标。
创新转型先导区 目标是发挥区位、产业、科技优势,以开发开放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全面推进以产业提升、空间拓展、结构优化为重点的经济转型和以科教领先、保障完善、全域一体化为重点的社会转型。
和谐宜居示范区 目标是建设一流城市标准的最佳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坚持以人为本,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生活服务等方面“求精、求高、求优”,建设管理先进、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城区。
“十二五”全区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框架是向东发展、向西开发、向北完善,向南扩张。产业规划为五大功能区:
石油天然气装备产业集聚区 位于辽河南路以西的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主要布局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产业,壮大先进的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石油CBD、国际会展中心,培育总部经济。
石油化工产业集聚区 石油化工园规划20平方公里。起步区东到兴油街与新工街交汇处,西至林丰路,南起兴油街,北临新工街,占地面积为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炼化、油田化学品、助剂和医药中间体4大核心产业。
高端中央商务区 核心区位于兴隆大街以南、石油大街以北、双兴路以西、泰山路以东的区域,主要布局具有较强竞争力、业态先进、辐射强、覆盖广的商贸企业及其总部。
现代物流集散区 位于西外环路、盘海营高速公路出口周边的区域,以批发、仓储、配送、信息中介等现代物流企业为主。
文化产业和休闲旅游区 位于辽河文化产业园和新生地区,布局文化产业、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新型服务业。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完成30亿美元,出口创汇五年累计完成10亿美元。经济实力在全省56个城区中,除沈阳、大连城区外位于全省前列。
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城镇实名制就业累计达到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面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100%。全区总人口达到55万人以上。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实现居民收入五年倍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0元,保持全省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百户汽车拥有量等位居全省前列。
人居环境和生态建设进入城区示范行列。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管理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石油和天然气装备生产中心、研发中心和物流中心。
坚持油地融合、政企共建,加快园区建设,显著提升承载能力。以建成区为依托,最大限度盘活园区内的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区域基础设施,新建17平方公里配套设施。探索引投资基金、设立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等先进融资途径。建设占地4000亩、投资百亿元的石油中央商务区(石油CBD),完善承接大型企业集团投资的配套环境。大力引进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等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成套钻机等钻采主体装备和大功率压缩机、LNG发动机重卡等天然气主体装备为重点,钻井、测井、固井、录井和油井修井作业等工程技术服务为延伸,放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推行国际化行业标准,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策划包装基地整体品牌形象,争创国家名牌产品5个以上,省名牌产品3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5个以上,省著名商标30个以上。“十二五”期末,入驻企业达到500家,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实现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速38%以上。以列入国家特色产业基地为契机,以研发团队引进和与高层次研发机构联合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研发基地、中试基地和企业研发中心等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联合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建成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业公共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支持企业以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为目标,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建设会展中心和石油天然气装备物流中心。继续办好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与稠油技术博览会,打造国际品牌展会。配合物流中心和石油天然气装备展览会,建立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网上交易,装备网络配送,逐步建成国际化标准的区域性石油天然气装备集散中心,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中心。
发挥城区内大型石化企业的存量优势,整合区域内的各种石化资源,规划建设盘锦石油化工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目标是建成国家级的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9平方公里起步区。
坚持环保为先原则,依托石化分公司、北沥公司、中润化工、油田热电厂等大企业,通盘布局园区规划。9平方公里起步区产业规划布局为炼化项目、油田化学品、助剂和医药中间体四大核心产业。炼化项目以辽河石化分公司1000万吨/年原油加工装置扩建、辽油大力公司30万吨/年特种沥青生产、北方沥青公司2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扩建和100万吨/年沥青生产等项目为主;油田化学品产业重点整合搬迁园区外油田化学剂企业,开发并引进适用于保护性开采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型油田化学剂;助剂产业重点发展塑料添加剂和油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产业重点发展头孢菌素中间体、喹诺酮类药物中间体、新型抗癌药物中间体等。
以东外环路改扩建为契机,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大型企业配套设施为依托,加大政府投资和多渠道融资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七通一平”配套设施。全面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和水平,按照建成国内一流石油化工园区的标准,加快提升其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成产业集聚、技术先进、功能设施完善、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化工园区。
“十二五”期间,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50家,培育产值超10亿元、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10—20家,建设重点实验室和行业工程技术中心5个以上,搭建起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发展公共平台。2015年园区产值实现700亿元。
大力支持油田多种经营企业和华孚集团、蓝天制药、天龙药业、东跃彩钢等骨干民营企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立足服务油田主业市场、本地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服务社会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提高开放层次,组织优势企业参与政府招商活动,对接国际化、跨区域大企业,承接产业,做大规模,发展成为拉长产业集群链条的主体。充分发挥油田市场、闲置资产、存量空间等优势,加大内引外联力度,促进区域生产要素流动。鼓励发展高科技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承接科研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油田多种经营和民营经济总量达到500亿元以上。
构建以中央商务区(商业中心区)为支撑和以东部文化商贸区、北部专业市场群、西部物流市场带(三个次级中心)为框架的商业布局,形成1小时经济辐射圈,努力建成继沈阳、大连之后第三个区域性商贸中心。“十二五”期末,全区服务业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以上。
以在建的大商城市商业广场、鹏欣水游城、圣鑫综合大厦、阿尔滨商业地产等大项目为主体,以周边招商落实的服务业高端项目为依托,确立高端商务区的发展格局。
力争在“十二五”期末,中央商务区将再新增10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引进世界品牌企业2—3家,国内品牌企业10家以上,形成高端品牌和新业态服务业的集聚区,力争中央商务区总营销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
加快吸引国内外知名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来区进行整区块、大规模的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开发。大规模布局高档写字楼等现代商务设施建设,发展“楼宇经济”,增强发展活力。加速生产要素和人口集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投资商和居民打造宜居宜业的一流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保持“十二五”期间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打造地区性的特色专业市场。扩大提升汽车销售市场。以现有汽车4S店集聚带为依托,力争在“十二五”期末,汽车销售和服务企业达到50家,经营收入完成50亿元。大力发展家居建材产业。以引进著名品牌企业为突破口,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5个,2015年经营收入完成50亿元。
培育和建设立足盘锦、辐射辽西的综合性物流基地。依托节点区位优势,引进大品牌企业建设石油天然气装备物流中心、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和生产资料市场,搭建高水平的信息化平台。“十二五”期末,经营收入实现100亿元。
主办单位:盘锦市兴隆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30012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0012352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0302000005号
联系电话:0427-298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