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top_img.png

兴隆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

发布时间:2016-03-03 浏览次数:272

兴隆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兴隆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在盘锦市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双核双城”战略布局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纲要》按照国家、省、市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兴隆台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行编制,集中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于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意图,对于全面推进升级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兴隆台区正处于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十二五”时期全区升级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二五”时期是兴隆台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不断深化对“母城”、“油城”、“临港沿海依河”等区情的认识,深度谋划在全市“一条主线,三大任务,四个转型”、“双核双城”大格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盘锦总体目标下的升级发展,持续创新发展动力,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广泛汇聚发展合力,有效应对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开启了兴隆台区升级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五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8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是“十一五”期间总量的3.3倍,年均增长12.4%。五年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4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是“十一五”期间总量的2.6倍,年均增长10.4%;其中财政口径税收收入五年累计完成116亿元,年均增长11.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总量的5.1倍,年均增长20.8%。全区综合实力持续排在全市县区之首,跨入全省56个城区中的第一方阵。

产业支撑基础夯实,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石油加工及润滑油生产、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并完成了“中心带动、两翼支撑、多点联动”的空间布局。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0.8:49.7:49.5优化到2015年的0.5:35.5:64,服务业占比明显提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五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2项,完成投资759亿元,有125个项目竣工投产或运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综合实力在全省7家省级高新区中排名第一。重点围绕北沥公司扩产改造建设石油加工和润滑油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北沥公司40万吨/年尾油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项目建成投产,30万吨/年环烷基馏分油加氢项目开工建设,润滑油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面积扩大至10平方公里,大商城市广场、鹏欣水游城、红星国际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投入运营,万达广场、士林不夜城、财富大厦等项目快速建设,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被评为首批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文化产业实现新突破,全面启动“辽河艺术区”建设,“创意艺术梦工厂”建成并对外开放,广厦艺术街落成运营,以文化旅游业带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局面初步形成。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有序释放。以国家顶层设计为纲领,在落实省、市各项改革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推动兴隆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领域改革深入开展。完成工商、税务、质监“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打造“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审批制度改革,对原有审批事项清理、规范、编制目录、对外公示。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审批要件,缩短审批时限,推行网上审批。将涉及工业项目审批的区级行政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至高新区,进一步提高了园区自主发展能力和办事效率。建设并启用市民服务中心,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办理,政府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推行政府机构改革,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开展编制实名制工作。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全面公开。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社会治理能力增强。五年累计投资32亿元进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林丰路、石化路、兴油支路、盘宇街、友谊街、盛市街等多条城区道路建成通车,形成了较完善的交通网络。共实施城中村、旧城区改造项目47个,累计完成改造面积172万平方米,一批高品质生活小区相继建成。启动“水韵兴隆”项目,在全区范围内重新规划、构建水系网络。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城”工作,有计划地维修改造小街小巷、弃管小区,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螃蟹沟综合治理,五年新增绿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城区面貌大幅提升,为盘锦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做出了突出贡献。创新社会治理,推行公共服务“网格化”。创建“大城管”体制,推进城管进街道、进社区、进村屯。在全区范围内安装10000余个视频监控点,设置10处警务平台,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狠抓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民生事业加快推进,小康城区全面实现。重新规划教育布局,高标准建成兴隆中学、新世纪小学,扩建兴隆二小,完成了八小整合,承接市第九中学,广东富盈集团盘锦光正实验学校建成投入运营,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在全区构筑了由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核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2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21个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工作,城乡统筹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五年累计完成实名制就业675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控制在2%以下,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强化社会保障,实施精准扶贫,对困难群体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低收入群体普遍感觉到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24733元增加至2015年的41290元,年均增长10.8%,连续十年在全省56个城区中排名第一。完善城乡文体设施,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全民健身日”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2015年,兴隆台区超额完成小康城区的各项规定指标,高标准建成小康城区。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和阶段性特征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速换档期,并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市转型发展也步入了破解矛盾的攻坚阶段、稳中求进的爬坡过坎阶段、已有优势的释放阶段。兴隆台区在2008年至2013年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都实现了快速积累,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告诉我们,这种高速增长的发展是周期性、阶段性的,自2013年起,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调结构等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放缓,经济发展由中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换,未来3—5年将呈现缓中趋稳的经济特征。

升级发展进入关键期。2013年区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兴隆台区要打造科学发展升级版的总体构想,这是在新常态下对全区未来发展做出的正确抉择。升级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将由扩张式增长向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式增长并重的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将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经济发展动力将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十二五”中后期,我区升级发展已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前进道路上不可回避的困难和问题,进入了较真碰硬的关键时期。因此,“十三五”时期要充分考虑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硬约束,集中解决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经济效益,从而做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巩固小康城区建设成果,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战略时期。“一带一路”的建设、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区域性发展战略使我们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国家、省、市实施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大举措正在逐步显现积极作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为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全市“双核双城”布局的提出,既肯定了我们的发展地位,也为港城联动奠定了基础;经过“十二五”时期的砥砺奋进,我们具备了升级发展所必需的理论支撑、产业基础、发展空间、人才储备,因此,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抢抓机遇,未来五年,我区升级发展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兴隆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目前,辽河油田已处于稳产的下行期,带动区内关联产业发展能力减弱;全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协调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仍然突出;我们面临的政策环境、要素供给、投入保障、市场需求步入常态化,拉动增长的外力稳中趋缓;“城乡二元”、“油地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将升级发展事业推向前进。

二、聚力升级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四个着力”的兴隆实施,依靠“四个驱动”共同发力,以全市“实现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为统领,以打造经济升级版、城市升级版、民生升级版为标志,全面推动升级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兴隆特色、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动力更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的升级发展新路。

(四)奋斗目标

综合未来五年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在巩固提高全面建成小康城区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区。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0年达到5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匹配。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省56个城区中的第一方阵,位次有所前移。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传统产业完成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投资效益不断提升,外贸增长方式明显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5%左右。

——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创业创新氛围浓厚,各类人才加速集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框架。整合利用境内外优势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内外对接、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城市形态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升级,生态保护取得实效,智慧城区初步建立,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以城市建设催化产业进步,以城市升级促进经济升级的局面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保持城区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实现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优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等实现人群全覆盖。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全面增强,社会和谐的长效机制全面建立。

(五)发展战略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立足区情,把握关键,放大优势,补齐短板,用创新的理念引领升级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坚持改革开放。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出发,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由问题入手倒逼改革,从改革切入促进开放,充分释放主体活力,全面形成有效市场,实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突破。

——做强实体经济。树立“实力企业—实力产业—实力兴隆”的层级理念,更加注重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挖掘新的增长点,把实体经济作为壮大地区实力的根基,为企业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更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

——鼓励创新创业。从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平台支撑、舆论宣传入手,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热带雨林,以创新创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强化人才引领。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思维,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打造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的环境和氛围,用人才引领发展,依靠人才创造未来。

——注重生态建设。加强湿地保护,推进节能减排,开展重点水流域污染治理,形成天蓝、水清、地绿的优美环境,展现湿地之都、生态之城新形象。

——推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开展城乡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形成城市与乡村互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

——保障和改善民生。确立民生为本的理念,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发展社会事业,强化社会保障,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增进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让兴隆台区的老百姓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快乐、安全、平等。

三、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升级发展新优势

以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为导向,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形成制度政策优势,储备更长远发展势能。

(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争取将市级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区里,实现区级封闭审批。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再造审批流程,最大程度地实施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强化市民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实现审批各环节的集中、高效、公开、透明。开展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使市民服务中心成为展示兴隆台区良好风貌的窗口。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组织机构、行政层级、职能权限,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行电子政务,“十三五”期间,形成比较完善、统一、跨部门的基础信息资源,促进纵向系统内、横向部门间协同业务的开展,提高政府对综合事务的处理能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规范透明、稳健高效的政府预算体系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领域引进社会资金,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行财政性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结合产业发展状况,科学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引导性基金,充分发挥区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超前做好项目包装储备,引导投资主体高效安全使用国家、省、市、区各级政策资金和引导基金。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八)创新高新区管理服务模式

将市、区两级工业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园区,允许园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流程再造,实现“审批不出园区”。减轻园区内企业负担,已明确下放到高新区的市级以下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涉及上缴国家和省的收费,由高新区统一收取后上缴市财政,实现“收费不进园区”。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企业开展必要的联合检查,减少多头检查对企业的干扰,建立“检查不到园区”机制。推行市场化服务模式,引进第三方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实现“服务不离园区”。同时,逐步推动园区去行政化、去社会化,尝试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推行市场化运作,开展“园区管委会+园区开发建设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改革。

(九)构建向基层倾斜的现代治理体系

适时调整街道区划,使布局更合理,发展更均衡。按照便于管理和服务的原则,同步理顺税务、市场监督和公安部门所属各基层所管理范围,使之与相对应的中心街道管辖范围保持一致,实现“一街一所(派出所)”、“一社一室(警务室)”。将街道社区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完成全区由上大下小的“锥型”管理体系向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管理体系的转变。调整各管理层级的职能定位,明确区级侧重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街道侧重社会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社区侧重民生服务和民主自治,构建各层级职能错位互补的扁平化工作格局。强化基层基础建设,重构街道社区组织体系,健全保障制度,建立权责对等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深化“大联动”机制,建立“区联动指挥调度中心—街道业务协同管理中心—社区前置处置中心”的三级联动管理架构,推进社会治理由被动处置向主动治理转变。逐步消除油地二元管理模式,推动油田“三供一业”改革,实现城区一体化管理,探索具有兴隆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

(十)力促油田多种经营企业改革

加快推动油田多种经营企业改革,采取“一企一策一议”的方式,与企业共同探讨解决改制中遇到的人员、资产、股权、债务等一系列问题,帮助企业完成土地转让、股权变更等各种手续,提供政策扶持和服务。先期在恒泰利、天意、大力、晨宇、辽油房地产等几个改制重组条件较为成熟的企业中开展试点,力争“十三五”期间助推油田多种经营企业全部完成改革,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全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支重要力量。

(十一)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以沿海开发开放为牵动,主动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全力以赴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韩自贸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中谋求开放,推动对内对外开放迈入新阶段。

打开招商引资新局面。遵循产业发展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围绕重大项目、小巨人项目、楼宇经济项目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用高质量、高效率的项目建设支撑产业升级。主动互动辽东湾,在继续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香港、台湾等重点地区的同时,抓住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忠旺高端铝材、和运橡胶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在辽东湾建设的有利契机,主动寻求合作,承接配套,借力招商,谋划具有临港特点的项目布局,成为辽东湾新区重要的产业配套基地。“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实现产业投资800亿元。

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及研发机构,开展境外资源收购与合作开发、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工程承包。尝试引进第三方机构,以全产业链的方式推介高新区产品及企业。充分发挥兴隆工业企业家联合会的平台作用,支持企业抱团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十三五”期间,力争实施海外项目10个以上。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降低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以渤海装备辽河重工、辽宁陆海石油装备研究院、辽宁跨克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推进海上钻井平台、油气开采装备、天然气设备、石油特种车、环保设备、新能源装备等石油装备出口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伊朗、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将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出口基地。以辽河艺术区为载体,引进和培育一批主打国际市场的艺术品加工和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企业,建设文化产品省级出口基地。积极推进高端塑料制品、防水卷材、电子产品等出口,扩大区域产品国际竞争力。同时,大力推进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力争到2020年,全区新增进出口企业50家,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兴隆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30012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0012352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0302000005号

联系电话:0427-2989069

foot_img_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