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天地之精神 流人间之大美——访广厦艺术街驻街画家李辛
- 发布日期:2017-11-23
- 浏览次数:729
对于绘画,多见于笔墨勾勒、油彩铺展,而用石粉作画却很少看见,至少在拜会李辛教授之前,记者还未曾见识过真正意义上的石质材料画。
连廊曲折,楼榭交错,磅礴大气的广厦艺术街在冬阳斜照之下更显出一番别样的风姿。在广厦艺术街牌楼右侧的二楼工作室,记者找到了李辛。室内略显杂乱,摆满了作品,地上、墙面几幅正在创作的石质材料画“墨迹未干”,粗犷的造型、古朴的线条正在画板上漫展摊铺,仿佛诉说着遥远的历史和古老的传说。
李辛教授虽是画家,不过更像是一个学者或专家,准确的描述,严谨的修辞,听他的介绍更像是在听老师讲课。这也难怪,李辛就是渤海大学的艺术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生于1957年的李辛,虽已年近花甲,但依旧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浑身上下充满了坚毅与朝气。
1983年,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毕业后,李辛来到湖北美术出版社做美术编辑。1991年,他开始了赴日留学生涯,在日本从事艺术研究和艺术活动,一去20年。期间,曾获日本国立静冈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并考入大阪艺术大学研究生院,获大阪艺术大学艺术学博士学位。在日学习交流期间,曾获池田大作先生签发的创价艺术奖。运用养生水墨画理论制作的水墨画作品,在日本全国水墨画展览中获得“最优秀奖”、“产业经济大臣奖”、“东京都议会议长奖”等多个奖项。在日期间,共计获奖百余次。
2010年,李辛回到北京,在中国画研究院高级研究班程大利山水画工作室进修。在导师程大利先生指导下,李辛刻苦钻研山水画基本理论与技法,并探索尝试将中国山水画技法运用到石质材料绘画中。2011年,作为国外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在渤海大学任教期间,李辛教授悉心教学,桃李芬芳;潜心探索,成就斐然。他将研究方向调整为石质材料画研发与创作,选定普通石粉材料为替代材料,反复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了用石粉材料堆砌、挥洒写意性线体的可能性。同时,围绕写意性线体框架,进行反复试验,对参照水墨“渗化”应对石粉材料的“渗化”做了可行性论证,促进了石粉材料的画材转化应用“写意化”的实现,以“砌线立骨”、“任意渗化”为核心支撑,推出了“石粉画理论与技法研究”特色课程。
2015年,李辛教授石粉材料制作的屏风式作品《根》,参加了在中国美院举办的“丝路·思路2015年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千年叙述·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因为技法表现独特,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相关的几十幅作品相继发表在《西北美术》、《艺术研究》、《中国航班杂志》、《渤海大学学报》等刊物。
在工作室,记者仔细欣赏了一下李辛教授创作的石质材料画,甲骨铭文,苍劲有力;残荷鹤影,意境悠远;山水景观,气势磅礴;双马奔腾,古朴雄健。画中线条刚劲有力,用色淡雅自然,驻足凝视,远古文化气息扑面而至,其纯净、其天然、其雄浑、其浩渺,无不令人屏息遐想、叹为观止。艺术之美,色彩绚丽、摇曳多姿固然可以,然而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似乎更能撞动人的心灵。
李辛教授介绍说,“中国的石质材料绘画由西域印度传来,曾经创造了克孜尔、敦煌壁画那样的辉煌。这种绘画技法在隋唐时传往日本,后日渐衰落,被水墨文人画替代。
传到日本的石质材料绘画在明治维新时,由于其全面西化,崇尚西方的‘科学色彩’、‘焦点透视’,丢弃了‘骨法’、‘赋彩’等中国元素,和中国传统的石质材料绘画本质精神相背离。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留日学人计划将日本画整体引进回国,他们为这个实践起名为‘岩彩画’,但日本画的常规石质颜料造价高,不宜推广。为此,我和我的团队在绘画材料及技法上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中国石质材料画——石粉画。”
在工作室,记者看到绘制石质材料画的主材——石粉和黄泥。石粉,是运用建材切割、打磨产生的下脚料。黄泥,就是到处都有的自然产物。石粉与常规石质颜料除了颜色的差异之外,在物质结构和本质特征上完全相同。
立天地之精神,流人间之大美,韵笔墨之情趣。这既是石质材料画的选材理念,也是其创作追求。石质材料画就是师自然、师造化的产物。在材料运用上,它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低碳环保;在艺术取向上,它追求自然天成,返璞归真。
李辛教授将石质材料绘画重新植入中国元素,对日本画进行“中国化”整合,完成了传统石质材料绘画基本技法与传统文人画笔墨精神的对接和“砌线立骨”改造,为石质材料绘画构建起了“中华脊梁”,使其在审美上接轨于现代人文环境及欣赏习惯。同时,注重吸收西方绘画“吸收材料运用及工具改良替代”的智慧,冲破不能“直抒胸臆”的禁区,打造了中国石质材料绘画的当代新形态。
石粉书画,来自天成偶得的自然,来自“线为立像之本”的传统,来自“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在理念上“引书如画”,注重石质材料运用的书写性“砌线立骨”,以骨线的堆砌而立,强调表达书写意识和笔墨精神,构筑石粉画表现的精神骨架。在实践上,要求完成由传统毛笔水墨的“笔墨”向石粉材料、替代工具的“笔墨”的思维方式转换和操作感觉转换。
记者看到,石质材料画不是画在宣纸、画布上,而是画在基底板或纸板上。基地板为木质薄板,上面用中国麻纸实贴,用水调制石粉成石粉浆,根据石粉浆中含胶浓度的多少,可以将基底板分为“熟宣效果”、“生宣效果”两种。“砌线立骨”是石粉画技法的核心,强调材料表现的材质张力,用石粉材料的“笔势、笔意、笔力”突出其特有的“金石味”。
李辛教授说,“我反对不切合实际的‘中西结合’,更反对那些不明本质含义的‘创新’。石粉画无疑是一种创新,但是我觉得浩瀚的传统大海为石粉画的诞生提供了广阔空间。”
目前,李辛教授在广厦艺术街建立了新的研究平台,他将组织新团队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努力让石粉材料书画成为大家乐于参与、便于实践的艺术形式。(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