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兴隆要闻

海阔天空自有我风采——著名书法家马秉枢先生探访记

  早在20多年前,就知道马秉枢的大名了,那时候他已是著名的书法家,很多地方都有他的题字,印象最深的就是田庄台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牌楼上的题字:“甲午沉沉,望中烽烟神州远;旌旗猎猎,梦里铁马辽水寒。”苍劲挺拔、铁画银钩的大字令人难忘。
  那时候,在我的想象中,马秉枢应该如电视中常见的“书法大家”那样,威风凛凛,凡人难以靠近。然而,多年后我步入宣传文化领域,有机会面见马秉枢时,却发现他与我想象中的形象大相径庭。当时他只是穿着简洁的中式外套,布料似乎也很粗糙,脸上满是谦虚的微笑,一点没有“书法大家”的派头和架子,反而好像是熟悉的邻舍,一见面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近感。
  多年以后,马秉枢的名气越来越大,并且诗书画皆有所成,已然成为盘锦文化界的重量级人物。本人虽常慕其名,欲登门拜访,以消仰慕之情,但自觉相去甚远,不足以与先生闲话桑麻、共赏梅花,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深入交流。不过,好消息很快传来,就在不久前,马秉枢先生正式入驻兴隆台区,在辽河美术馆、辽河楹联书法博物馆群的3号馆成立马秉枢艺术馆,携诗书画作品数百幅陈设其中,并驻馆创作、授课,扛起了宣传传统文化、弘扬诗书画艺术的重责。如此,作为兴隆台区的宣传工作者,我便有了诸多理由可以近距离接触秉枢先生。甲辰初冬,终于成行。
  再次见到秉枢先生,他依旧谦和,平易近人。喝着味道浓郁的小罐茶,我不知不觉间走进了马秉枢的艺术人生。
  马秉枢,字介直,1960年生,辽宁省盘山县人。“我出生在盘锦市双台子区,小学在双台子区建设小学念的,4年后转入辽河油田于楼运输子弟学校,后来进入油建中学,76年中学毕业后就到油田物探公司上班了。”说到当年的上学经历,马秉枢也有些许的遗憾,因为那时人们对学习不重视,课堂上老师也很少讲课,他们同批的学生大多都早早结束学业开始了工作生涯。但是,马秉枢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天资聪颖的他很早就开始了画画、练字的历程。“我12岁画画,15岁练字,20岁问书于丁荣山先生,23岁又师从聂成文先生,25岁进入鲁迅美术学院进修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素描等均有涉猎,应该说,这些学习经历为我日后的艺术修养打下了深厚基础。”马秉枢说。在读秉枢先生《退园诗钞》序言时,王政佳先生曾对其如此评说:“著实言之,秉枢君虽诗书画并善,然所基并非学历,而是学力。”我想,于旁人观之,秉枢先生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全在于其自身的悟性天成和勤学苦练。纵观古今,能够成名成家的,大多是天分加努力,秉枢先生虽学历不高,但其对诗书画的执着热爱与刻苦修习,助推他走上了艺术的巅峰。
  如今,马秉枢身兼数职、硕果满枝。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副主席、辽宁湖社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民建中央画院院士、子曰诗社社员、盘锦市文联副主席、盘锦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盘锦画院院长、盘锦政协书画院副院长、盘锦民建书画院院长、政协盘锦市第四、七届委员,第五、六、八届常委。他的作品曾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2001年全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书法铜奖、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铜奖、2000年全国书家新作展铜奖等,并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其他书法展,多次获辽宁省书法展一等奖。1997年马秉枢被盘锦市委宣传部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0年被辽宁省文联、省书协授予“辽宁省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称号,2002年被评为“辽宁文艺之星”,2023年被评为“盘锦文化名家”。
  艺术馆三楼,挂满了马秉枢近期创作的作品,有书法也有山水、花鸟画作。据先生介绍,他学习书法是从唐楷入手的,柳公权、颜真卿的帖子临摹了好几年,渐渐的,他发现魏碑更加雄浑厚重、笔墨沉实,而且造型灵活、天真烂漫,于是潜心研习魏碑拓片,将魏碑独有的特色融入他的书法之中,塑造了钢筋铁骨、嶙峋飘逸的马氏风格。秉枢先生的字,因其独有的气韵与风骨、别致的运笔与造型,无论放到哪里,不用看落款,只一眼人们便会知道字出谁手。特别是先生书写的大字,磅礴万象、气宇轩昂,如乱石穿空、筋骨尽显,又似惊涛拍岸、意蕴绵长。2020年10月辽河楹联书法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先生撰写的“馆带春风滋墨韵,笔含秋水写文心”巨幅对联挂于辽河美术馆正厅廊柱,联长十余米,每个字都有半米多高,巨联大字,尽显先生书法之精美,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以及鉴赏家皆叹为观止。
  秉枢先生说,其实他画比书早,最开始他是专注于画画的,但后来对书法的兴趣愈加浓厚,转而潜心于此。不过书画同源,绘画与书法的“双修”,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真谛。秉枢先生的画,清心寡欲,闲适淡然,既有文心酝酿,又有豪气深藏。特别是配上先生字字玑珠的题款,画与字相映成趣,每幅皆是上乘佳作。张恒凯先生在为《马秉枢书画集》作序时写到:“他的国画固然关注现实,然而源于其敦厚的性情、恬淡的心境与平易的为人,其笔下更多挥写的,是读者喜闻乐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花鸟虫鱼世界,简约的水墨自拥清雅,丰富的色彩艳而不俗。”观先生画作,恰如此评,常常听说字如其人、画如其心,果真不假,秉枢先生的人品与作品相得益彰,令人叹服。
  谈及艺术追求,秉枢先生似乎轻描淡写,但是满脸展露着坚定。他说,当今的书法家,一般都是抄写古今名句或名人诗词,很少有自己原创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往往会缺少“文气”。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俱佳,两者相互辉映才能熠熠生辉,只有书法之形,却无原创之骨,终究不能成为上乘之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等等,都是原创内容的传世书法经典,正因为原创,才使其作品内涵饱满、文气十足,达到了形意相通的至臻境界。他们称得上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家,应该成为当今书者学习的榜样。听先生所言,顿觉豁然开朗,书法的优美加上精彩的内容,才更能彰显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不仅要有写的能力,更要有创的本领,只有深悟其道,才能真正把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
  秉枢先生自幼受父亲影响亦热爱诗词,很早就开始了古典诗词的创作,至今,先生已经操翰成章、笔大如椽,并结集出版了多部诗集。读先生《退园诗钞》,里面佳句频现,意境深远,似有阵阵情愫撩拨心弦。如“莫向关山说玉笛,旅愁绝塞最阑珊”“风吹柳梢人不觉,曲栏空摆钓烟丝”“苍苍几片含滋草,占却中园一半秋”“叠园秋冷无香分,留取蛩声一丈汀”“最爱晚窗晴雪处,中天闲挂读书灯”“三径无人清寂甚,谁家蝴蝶过西墙”“可惜窗明无落雪,风丝闲弄短长条”“槛外谁怜敲句客,一庭凉露正沾衣”“柳底且堪吟素月,池边何处洗尘心”“欲上西桥勘旧事,一团斜照冷苍苍”等,古风雅趣,意蕴隽永,每一句皆为珍品,读后令人欲罢不能。王正佳先生评马秉枢诗曰:“诗人之家国情怀,林泉逸趣,生活寄托,人文关切,皆入行吟,时出佳构,恕不赘述。”我觉得,能诗如此,其作者大抵都超凡脱俗,已臻妙境。秉枢先生融诗书画于一体,精思妙构加笔力卓绝,其作品已非同凡响,达到了手中无剑、心中无尘、心念合一的绝佳状态。忽地想起电影《太极张三丰》中的歌词:“刀光剑影不是我门派,海阔天空自有我风采。”秉枢先生的其人、其作似乎可以用此句概括。
  为传播文化,彰显艺术力量,秉枢先生将盘锦市书法协会创作基地也带到了马秉枢艺术馆,并在广厦艺术街设立马秉枢艺术空间、在粮家村设立盘锦文化名家马秉枢工作室,并经常参与文化惠民、文化下乡活动,让书画艺术更多更好地滋养大众、浓厚氛围。
  听着秉枢先生的讲述,欣赏着满壁的作品,不觉间竟日已近午。话别之际,忽觉时间如此之快,真如白驹过隙也。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希望自己也能在秉枢先生的文化馨香熏陶之下,有所进境、再上层楼。(文:田俊,摄:李昕阳 区宣传事务服务中心)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平安宣讲进校园
下一篇: 强化放射诊疗监管 筑牢放射安全防线